h2class="text-title-2"基地建设暂时搁浅/h2
“长征桥”修通后,西昌基地很快又修通了铁路,平整出了两个发射场地,同时还修建了一条长19公里、宽8米的专用公路。
在修建这条公路中,冕宁县领导在几天时间内,就动员组织起了一支3万多人的彝族和汉族的民工队伍,在地方各级干部的率领下,积极投入到施工当中。
缺少工具,他们就架起火炉,自己动手制造钢钎、铁铲和铁锤。没有机械,他们就用肩扛石头,用背篓背泥土。
晚上,汉族兄弟就睡在临时搭起的草棚里,而彝族同胞则身披“查儿瓦”蹲在公路边或山坡上。
在修建地面测量站的一条道路时,工兵团五连一个叫徐青春的班长,在排除哑炮中,为了保护战友的安全,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然而,到了1971年底左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发射场的基地建设,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工程再也难以往前推进了。
当时,国防科委的领导班子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因此,西昌发射场下一步的建设不但没有计划,甚至连施工的材料和施工的图纸都没有了!
正在抢建中的浩大工程,突然像一条失去了航向的小船,随时都面临着搁浅的危险。
而一腔热忱的战士们,像一群突然遭到解雇的失业者,攒了一身的劲儿,却找不到地方施展。用有的战士的话说,“几天不摸铁镐,手就直痒痒”。
于是,战士找到班长,班长找到排长,排长找到连长,连长找到营长,营长再找到团长,逐级向上反映情况,要求下达任务。
西昌宇航工区的领导们当然也很着急,认为这种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决定派专人上北京反映西昌发射场的情况。
1972年4月1日,西昌宇航工区副主任赵廉清肩上背着两个军用黄挎包,一个挎包背着图纸资料,一个挎包背着军用馒头,踏上了去北京的路程。
赵廉清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后,先找了国防科委,又找了中央军委,接着再找国务院。
每到一处,他便向有关领导汇报西昌发射场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讲述现在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危机,希望中央早日定论,国防科委尽快拿出一个意见,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尽量给国家减少经济损失。
因为他最清楚,西昌发射场的兴建工程在1971年底以前,国家已投资了1530万元的人民币!若是工程真的夭折,国家的损失该是多大啊!
这期间,赵廉清还跑去找了钱学森,把一些具体的情况和问题当面作了汇报。
他对钱学森说,西昌“7201”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各分系统方案至今没有确定下来,试验任务对工程的要求也不明确,所以西昌的工程设计、物资订货和设备研制生产等根本无法落实。
另外,当前参加施工的军方和地方的总人数已达12万多人,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却难以开展,好些正在施工的工程经常停工待料,窝工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所以,他希望上级能尽快明确西昌的任务和建设的要求,及时扭转当前被动的局面。
同年4月底,国务院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下发了《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开始纠正基本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
“三线”基地总部根据叶剑英的指示精神,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三线”建设问题认为:
国防尖端建设不能下马。对一些建设方向暂不明确的工程,可以缩短战线,先上民用项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新大文学】【六六文学】《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种花家的兔子[星际]》《被首座抛弃之后》【白鹤看书】【荣耀小说网】《我有一个修仙世界》《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第一时间更新《航天基地游览》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