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大智慧》转载请注明来源: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
东汉时,有一批能人志士,饱读诗书,但因看不惯当时的政治风气,不愿意与那些达官贵人同流合污,终生不仕,甘愿隐居。这些人,小时候大都酷爱学习,才思敏捷,流传着许多能言善辩、巧问妙答的“神童”故事。徐之才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有一个“满腹经纶”的故事,读来令人趣味盎然。
徐之才,丹阳(今江苏南京市)人。他家世代以医术高明著称。他的伯祖父徐骞,以医术高明受到北魏献文帝赏识,封为内行长,孝文帝时封大鸿胪,后至光禄大夫。他的祖父徐文伯,仕南齐,以医术高明封东莞、太山、兰陵三郡太守。他的父亲徐雄,医术称著江左,封员外散骑侍郎。
徐之才生长于这样一个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就其本人而言,更是幼而聪明俊秀,五岁通孝经,八岁略通义旨。邻近有学问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当时有一个叫周舍的名士,徐之才常前来上门求教。周舍见徐之才虽然年龄幼小,但喜欢读书,又如此用功,所以很喜欢他,在学业上诚心进行指点。这一老一小,往往一见面,便高谈阔论,十分投机。时间一久,徐之才便成了周舍不拜师的学生。当初,徐之才曾提出过要拜周舍为师,但周舍却说:“我这个人是一向不收学生的,而且才疏学浅,没有收学生的资格。”
徐之才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拜了师,你就是师父,我将来一定会孝顺你的!”
周舍笑道:“孩子,你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我不会开戒收学生的。一旦成了师生关系,便有许多的拘束和礼节,我不喜欢那些。像我们现在这样,你问我答,我问你答,有时还可互相争论探讨,不是很好么?非要拜师干什么呢?”
徐之才点了点头,笑了。
大约在徐之才八岁那年的一天,他和他的哥哥徐康一块来到周舍家中,听他讲解《老子》的学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早春晴朗》《重生1982搞渔场》《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翠微居】【耐看小说网】《赤心巡天》《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我在古代搞文娱》【大黄书】
李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