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九天小说网】地址:jiutian1.cc
32.天体“黑洞”的发现与探索
天文学上的“黑洞”,并不是指野外的黑洞,而是指一种特殊的天体。一般认为,“黑洞”是恒星演化后期的产物之一。
早在十八世纪时,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按照牛顿力学曾经提出,可能有一种质量很大的天体,它的引力大得连光线也无法射出来,因而是看不见的,后来的研究者,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论出质量为M的天体存在一个临界半径R,在R里面引力强大到使光线都不能发射出来。这种天体被人称为“黑洞”。
黑洞的半径R为:
式中M为天体的质量,G为万有引力常数,C为光速。这个R称为黑洞的“引力半径”,或称为史瓦西(德国科学家,1873~1916年)半径。一个天体,如果它的半径缩小到史瓦西半径以下,就成为“黑洞”了。
由引力半径的表达式可以知道,由于分母是光速的平方,光速是每秒钟约30万千米:3X10lo厘米,分母数值高达9X1020。天体要形成黑洞的话,一定是很小的。例如,我们太阳(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的直径约130万千米,如果压缩成半径3千米的球,它就成为一个“黑洞”。而我们的地球如压成3毫米大小的微粒,也就成为“黑洞”了。
黑洞的巨大引力,会使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被吸入,因此,它是一个“无底洞”。而任何物体,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或是火车、汽车,一旦落入黑洞,就被黑洞内部引力场所摧毁。在黑洞内部不存在任何类型的物质结构。黑洞仅有质量、电荷自转的差别,在其他方面无差别。黑洞的这个特性,有时就称为“黑洞无毛发定理”。毛发是比喻性的。从毛发的颜色、长度、类型,可以区别不同的人。因此毛发可作为人的一种特征。黑洞是“光秃秃”的圆球。
黑洞有自转运动,因而有角动量。黑洞可能有电荷,但不清楚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但无论如何,黑洞只要有电荷,它对外界,就有电磁的作用。电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
黑洞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提出的:两个黑洞可以相碰,合成一个黑洞,其合成的黑洞视界面积(即表面积)一定不小于原先两个黑洞视界面积之和;但是一个黑洞不能分成两个黑洞。这称为“黑洞面积不减定理”。就是说黑洞在变化中,视界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小。
更令人惊奇的是,黑洞还会“蒸发”。这个概念也是霍金于1974年提出的。“蒸发”就是一种量子辐射。计算表明,相当于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蒸发”掉的时间约1066年。这个数字比已知最古老天体的年龄要大不知多少倍。因此可以认为,恒星级的黑洞(虽然有量子辐射)的大小几乎没有变化。
黑洞不发光,所以用光学望远镜不能观测到它,但是黑洞有强大的引力,可以对它邻近的天体发生作用,而被我们间接发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谁让他玩游戏王的!》《开局成为柔弱虫母》《重开吧!蜘蛛侠!》《竞选神明》《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被首座抛弃之后》《穿书后成了狼孩》《空间渔夫》《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