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汉扛着行李卷儿进家时,家里所有人都愣住了。母亲正在和棒子面蒸窝头,抬起麻麻扎扎的两只手,惊讶道:
“哎呀,思汉回来了?怎么还背着铺盖卷儿?”
思汉故意蔫头耷脑地说:“啊,不想回去了。”
父亲和大弟在家,望着他,将原本就惊讶的眼睛睁得更圆了。思汉终于忍不住了,扑哧一乐,大声宣布道:
“爸,妈,我真的不回去了!我回北京上大学来了!”
惊喜溢满了那间简陋的南倒座平房。母亲甚至高兴得掉下了眼泪,抖落着手上的面渣,又朝围裙上抹了两把,说:“不蒸窝头了,我去给你包饺子!”
插队三年半,思汉只回过一次家。看到院儿里去插队的孩子们常回来,家里没少抱怨他白眼狼、没心肝。可是万万没想到,思汉比谁都有出息,第二次回家就再也不用回去了,而且还上了大学。为此,姐姐和弟妹们都挺羡慕他、敬佩他。父母出来进去的脸上也添了不少光彩。然而,思汉对这些虚荣和赞誉并不感兴趣,他的心早已经飞到了学校。上大学是他打小儿的愿望,他一直盼望着出人头地,从而彻底改变贫穷的境遇。然而命运竟鬼使神差地把他送到农村去耪地;他曾想通过战天斗地,在农村干出一番成绩来寻求转机,却又成了南柯一梦。为此,他曾经陷入极度的悲伤和失落,是爱情把他从一次次的梦想破灭中拯救出来,是松英给了他极大的勇气和力量,使他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生活。他本以为农村就是他的最后归宿了,大学校园已经和他失之交臂。谁会想到,变幻莫测的命运又使他否极泰来,那神圣的高校大门居然又向他敞开了!失去过,才更觉得珍贵。现在,他对知识的渴望,对前程的期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所以,此时他心无旁骛,只盼望学校早日开学。
一九七二年五月,北京师范学院终于开学了。在喜迎新生的欢乐气氛里,思汉怀着异常新奇的感觉走进校园,来到东楼的中文系。刚上到二楼,忽见一个上了年纪的女教师招呼他,仔细一看,竟是招收他入学的孙主任。他高兴地和孙主任握着手,一再表示着感谢。他认为,没有孙主任他就上不了大学。所以,孙主任不仅是系领导,而且是他的恩人。寒暄一番后,孙主任拉着他的手说:
“来,去我办公室,给你介绍一个人。”
刚一推开系主任办公室的门,一个肤色较黑却异常漂亮的姑娘蓦地从办公桌前扭过头来,王思汉被她盯得有些不好意思。
孙主任向那个姑娘介绍说:“这就是我说的那个来自运城的文学才子王思汉。”回过头又冲着思汉笑道,“郝撷,我的外甥女。文化基础薄弱……”
“大姨!”郝撷突然嗔怪地打断她,一对薄薄的嘴唇撅起来。
“好啦好啦,呵呵……”孙主任笑道,朝思汉说,“她爸是市委组织部门的一个局级领导,这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就是不用功学习。思汉,以后可得多帮助她啊。你们俩分在一个班。”
思汉一愣,瞥了眼郝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郝撷也冲他妩媚地一笑,一双大眼睛不错窝地瞅着他。
开学初期集中的“上管改”教育告一段落后,专业课学习终于开始了。古汉语、语法修辞、当代文学以及写作实践等课程接踵而至,这让来自基层的工农兵学员们既感到新奇解渴,又感到生僻吃力。工农兵学员们不仅年龄差距大,文化基础的差距也很悬殊。许多同学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于是,像思汉这样的文学爱好者以及一些读过高中的大龄同学就成了羊群里的骆驼。
由于看的书多并有过写作尝试,作品分析课上,思汉能经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做到和老师互动交流;语法修辞课上,单凭语感他也能判断出一个句子的对错。学了知识后,更成了小老师,许多同学遇到难题都找他帮助解答;作文课更不用说了,他的文章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时,往往能赢得不少掌声。
也许是受文革初期贴大字报的启发吧,为了宣传“上管改”的成果,学校在操场旁边用苇席搭了一个长长的文化墙。每个月,各系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刊出一期独具特色的墙报。当然,最吸引人眼球的墙报当数中文系。这一天,中文系新换的墙报前又围拢了一群人,而且人越聚越多。同学们都在争相阅读一首王思汉所作的新诗:
b《五月的鼓点》/b
翘首引颈,
放纵着挣脱的惯性。
阳光还有雨露,
医救死去的魂灵。
躺在怀里,
吮尽你体内的精华。
五千年历史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足球]安东绿茵日记》《欢迎来到我的地狱》【都来读小说】《在反派出生前(快穿)》《破云2吞海》《种花家的兔子[星际]》《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男主的豪门后妈躺赢了》《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奥特曼: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
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第一时间更新《今生憾》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