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崇祯是满头大汗,我大明得国最正,怎么会丧失民心,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但是另外一方面,崇祯隐隐又明白,这虽然只是一篇文章,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史书。
史书,是绝对不会错的。
但是,幸好天上掉下来个张先生,他是来自后世的人,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崇祯心里面再次确定,朕,不会永远穷下去的。
崇祯定了定心神,继续往下看了下去。
接下来,文章里指出,银子到底去哪儿了呢?农民手里没有,皇帝手里也没有,那么,很显然,银子都在地主士绅官员手里面。
说起来,老朱家对这些人优待了几百年,那么,大明朝眼看就要亡了,这些人会把银子拿出来,拯救大明朝呢?......
看到这句话,崇祯心说,那肯定的呀......
然而,大明朝的官员可能是历朝历代最无耻的...
崇祯心想,胡说八道!我大明众正盈朝,官员们尽忠职守,有时候虽然是能力有限,但跟无耻两个字,无论如何沾不上边吧。
文中后面举了个例子,在明朝最后的日子里,崇祯放下九五之尊之躯,向臣子们借钱,可末代首辅魏藻德只捐了五百两,其他的人就更别说了,满朝文武加起来一共只捐了十几万两银子。
在这其中,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
从道理上来讲,明朝亡了,对周奎有什么好处?崇祯希望周奎多捐点,开始周奎只捐了一万两,崇祯气都气死了,他历年赏赐给周奎的都不止多少万两了,心里面给他定的目标可是十万两呢。
崇祯心里面极度不舒服,又派太监徐新去让周奎再捐点。
周奎一看,糊弄不过去了,就跑到宫里面,向自己的女儿周皇后哭穷,周皇后深明大义,劝自己的父亲多捐一点,还拿出五千两体己银子交给周奎,让他捐给崇祯。
可周奎倒好,拿了这五千两银子,给崇祯交了二千两,自己净赚三千两....
看到这里,就算崇祯再怎么好的脾气,也忍耐不住,心中暗骂,“该死!”
强忍着心中的痛恨,崇祯接着往下看。
李自成破京城后,北京城内以身殉国的官员并不多,至少没有自杀的太监宫女多。
前明官员早就做好准备投靠大顺政权,更有甚者想通过捐助的方式买官,这样一来自己的前程保住不说,说不定还能向上爬一爬。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