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问题不知你刚才注意到没有。你的眼神不如我,我可以在那个距离清楚的看到这三支箭落点,而你的把握不是很大。”
金叔笑笑,“想知道原因吗?”
确实,D18晓得,自己在120米内,可以看清每箭落点,便于修正。但超过这个距离越远,就越无法看清。这个缺点很影响远射,你都看不清,还怎么实现200米射准。不由虚心请教:“这个原因确实没去想过,但我晓得,有对能看远的双眼,确实是一大助力。金叔,这个是什么因,怎么改善呢?”
金叔指着D18双眼:“我们先说近视,近视有几个原因造成。一是遗传因素导致,二也可能是微量元素缺乏,三有用眼不当以及疾病因素诱发,这些都会导致眼睛的屈光力超过正常范围。”
拿起瓶子喝口水后,继续说道:“而视锥细胞在黄斑部位的分布,实际上决定了视力的好坏。在理论上,视锥细胞越密集,视力就越好。,因此有些人的视力甚至可以达到5.3(即2.0),这并不奇怪。D18期待的问道:“那我要如何做呢,也能达到这样的视力。”
“呵呵,别急,听我慢慢告诉你。”
“我因家里生意关系,去过东非的一个部落里,马赛人。他们大多数人的实力都在2.5以上,甚至有视力6.0的存在。”
D18听后,简直是让人惊为天人。他晓得6.0是什么概念,等于是1公里外的人或动物,有的马赛人可以看得清楚。金叔笑着说:“马赛人还能够在夜晚,轻易辨认草丛中的动物种类,而这一切并没有经过刻意的训练,是他们天生的一种能力。”
D18想起来了,他当时看过一档国内的节目。央视举办的挑战不可能中,就邀请了两名马赛人前来参与。他们挑战的场景是在长城上,距离烽火台800米,辨认京剧小演员的扮相,这在当时被大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主持人撒贝宁都不对此抱有信心,马赛人却做到了,让人不得不感叹视力上的超凡。“在你们古代有篇文章,叫《纪昌学射》,原文是这样的。“金叔一字一句慢慢读给D18。”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金叔,您能给我解释下这文章的意思吗?”
我有的明白,有的没听明白。D18不好意思的问道。“原文是这个意思: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拉上满弓还未发射,鸟兽便都趴下了。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二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显著,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于是就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
“特里斯坦,我金家世代制弓,至今也有百年时间。在先辈就意识到,拥有一双视力超凡的双眼,能让一个箭手如虎添翼。几代人一直在研究方法,涉及到药理、练法、功法。”
我现在把这套体系告诉你,在这七天时间,每天早上日出时6至7点、中午正阳时的11至12点、晚上月升的8至9点来这里,我会在一边指点。你离开这里后,也记得每天三次不断,一年期间内,视觉效果会越来越好。于是乎,D18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就来这里训练眼力,其余时间则继续拿着小梢弓与韩弓练习。现在他145米的射距,直接以那个大靶子的左边一半为目标。旁边不知底细的其他学员和教练,在惊叹他射艺进步神速时,也纳闷其为何总射偏。突然,他手机响了,接起一看,时叶琳娜打来的。高兴的问道:“你好,你还在首尔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第一时间更新《暗弓》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