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面易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孩子果然对《画》更感兴趣。他问我:“为什么您认为《画》的作者不是王维?”
“因为,这首诗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出处,不是在王维的诗集里,也不是在《全唐诗》里,而是在南宋的一本《金刚经》注释本里。”
我说。这不是我的研究,我只是在查资料的时候意外看到了。因为涉及佛教偈颂,而我现在又在研究义净,于是,我多留意了一下相关信息。“既然这样,我们的教材里为什么要写成唐朝王维的作品?”
孩子不能理解。“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它的风格和王维所写的一些作品风格相似吧。”
我说,“毕竟,主张它是王维作品的学者也不少。”
我没有说另外的一些原因。那些原因,孩子未必能理解,即使大人也未必能全然理解。但我通过这首诗的全貌,确实更加理解《金刚经》了。《画》的全诗是这样的: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只为太分明。这首诗里的“观”,在选入教材之后,改成了“看”,我没有去查到底为什么。我对这些并不是特别在意,至少现在不太在意。我更在意的是,这首诗给我的冲击,它又一次让我想起了《金刚经》里最让我感动的一段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尽管对诗词了解不多,但我很坦诚地说,我对《金刚经川老注》后面保留的这首《画》后四句并未觉得有多好。而且,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这种失望,让我再去核查《金刚经川老注》的意愿都不存在。这也是我害怕孩子追问的问题。毕竟,我没有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我的心思,依旧集中在传为大唐三藏法师义净所作的这首诗词上。“妈妈,我查了,这首诗的作者,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南宋一位叫道川的和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