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 > 傅大炮传奇 > 第25章 傅斯年和陈

第25章 傅斯年和陈寅恪

好书推荐:抗日之铁血军魂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黜龙首席御医抗日之军武系统秦吏北雄大明流匪阿兹特克的永生者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杂草东晋北府一丘八绍宋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神话版三国免费阅读全文神话版三国我的谍战岁月庆余年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快穿之病弱白莲洗白记战国:开局一块地

有人认为,傅斯年在留学期间,这样的如饥似渴的求博,是受到他的同学和朋友们的影响,特别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期间。

陈寅恪、俞大维早在傅斯年之前,就已进入柏林洪堡大学读书了。傅斯年进入柏林洪堡大学不久,何思源、毛子水、罗家伦等人也相继来到了柏林洪堡大学。

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Comeinacluster)。一八九零年前后的中国,似乎印证了“天才成群地来”这个令克氏久久不解的疑问。

在二十世纪初叶成群而来的学术大师中,以上的这些人无疑都是其中响当当的存在。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柏林洪堡大学见证了这些学子们是怎样刻苦努力,互相砥砺。

在这些人中,对傅斯年影响最大的当属陈寅恪。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原籍江西省修水县,生于湖南长沙。生时祖母黄夫人以其生值寅年,取名寅恪,恪则为其兄弟们的辈份。他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陈寅恪和傅斯年一样,也出身于世代书香世家。其祖父陈宝箴,清末官至湖南巡抚,因支持戊戌变法,推行新政,被慈禧太后革职。父亲陈三立,晚年号散原老人,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为晚清著名诗人。

陈寅恪自幼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六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识字,系统学习了儒家经典和诸子之学。

俞大维回忆说:“我们这一代的普通念书的人,不过能背诵《四书》、《诗经》、《左传》等书,寅恪先生则不然,他对十三经不但大部分能背诵,而且对每字必求正解。”

由此可知陈寅恪幼年读书的勤奋和国学功底的深厚。

陈寅恪从十三岁开始随从长兄、著名画家陈衡恪去日本留学,后来一度回国,进一步广泛涉猎中国传统书籍。

其侄陈封怀回忆说:“祖父藏书很丰富,六叔(陈寅恪)在他十几岁时及后来自日本回国期间,他终日埋头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佛书等等,无不浏览。”

陈寅恪自己也说:“因髫龄嗜书,无书不观,夜以继日。….…而有时阅读,爱不释手,竟至通宵达旦。”

傅斯年到柏林洪堡大学时,以前在北大的同学、陈寅恪的弟弟陈登恪也在柏林就读。傅斯年应该是通过陈登恪结识陈寅恪的。

由此便开始了这两个人,传奇一般的友谊。

在柏林的岁月,二人的友谊,多体现在学术旨趣,以及陈寅恪对傅斯年治学方向的影响上。

赵元任夫人杨步伟曾回忆说:“我们一九二四年五月离美(到了柏林),会见了一大些旧识新知,最近的就是寅恪和孟真。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的乱的不得了,他们说只有孟真和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他们常常午饭见面,并且说好了各吃各的,因为大家都是苦学生么。”

陈寅恪和傅斯年二人的柏林岁月,也许是可以天天见面,且把精力用在了读书上,两人留下的书信文字很少,但将近三年的时光,或主观或客观两个人产生了相同的学术兴趣,这也奠定二人未来二十年友谊的基础。

同在德国柏林留学的罗家伦回忆说:“当时中国留学生读书的普遍趋向、治学风气大都是先博后专,求知欲极其旺盛,又各怀学术创获的雄心壮志。朋友中陈寅恪从哲学、史学、文字学、佛经翻译,大致归溯到唐史与中亚西亚研究,又供他参考运用的有十六七种语言文字,为由博到精最成功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平凡中文网】《绝境黑夜》《欢迎来到我的地狱》《过天门》《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破云2吞海》【笔趣库】《魔道祖师

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第一时间更新《傅大炮传奇》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明小神医,换血多尔衮!辉煌万历:我在大明搞改革诗仙小贵婿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目标三八线决戰江南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诡三国斐潜九品寒门大宋:砥砺前行我的1644镇疆军大明国士唐宁钟意斐潜小说1889远东枭雄荒原薪火我上就我上朕,就是亡国之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