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 > 傅大炮传奇 > 第77章 几乎个个成

第77章 几乎个个成才

好书推荐:佣兵1929隆万盛世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民国投机者谍云重重战场合同工军工科技东晋北府一丘八大明流匪红色莫斯科秦吏数风流人物雏鹰的荣耀抗日之兵魂传说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杂草首席御医黜龙亮剑之从警卫员开始做大做强战国:开局一块地

《傅大炮传奇》转载请注明来源: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恢复后,傅斯年等人便积极筹划招生工作。

为了使招收研究生有章可循,傅斯年与副所长郑天挺等商议,专门制定了《国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招考研究生办法》,对研究生招生数量、专业、考生资格、考试办法、待遇、考试地点、考试时间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按规定报名者必须经过三个审考程序:考生首先提交一篇论文,审查通过后再参加笔试,笔试通过后再进行面试,其中笔试主要考外语和专业课。

从1939年至1941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共招考三届学生,傅斯年对考试相当重视,每次都亲自主持,也相当严格。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1939年第一届研究生共录取10人,分别是杨志玖、马学良、王明、逯钦立、任继愈、阴法鲁、阎文儒、汪篯、周法高和刘念和。1940年第二届研究生共录取7人,分别是王玉哲、李埏、刘熊祥、董庶、殷焕先、王叔岷和李孝定。1941年第三届招生共录取5人,分别是王利器、魏明经、王达津、程溯洛和高华年。

傅斯年主持的招考录取,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是录取方式并非单一刻板,有极大的灵活性。

这一点,在对王利器的招考录取过程中有充分体现。

王利器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论文是《风俗通义校注》,在国民党政府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会考中,该论文得了满分。

听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在重庆招生,他急忙前去应考。由于王利器住在僻远的山区,等赶到重庆时已误了考期。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傅斯年。

傅斯年看了他的《风俗通义校注》后,决定对他单独进行考试,首场考试科目是英语。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敌机时常轰炸重庆。一场英语没考完,警报就响了7次,他们也往防空洞中跑了7次。

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傅斯年告诉王利器,“你明天回江津去吧,敌机滥炸重庆,很危险,不要考了。我告诉你,你早就取了,还准备给你中英庚款奖学金。你去昆明,还是去李庄?由你选择。昆明有老师,李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那里,有书读。”

王利器选择了李庄,直接跟随傅斯年作研究生。

王利器被破格录取,表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对研究生录取更多的是注重学术研究能力,而非拘泥于形式。

其二是一视同仁,绝不偏袒北京大学学生。在恢复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过程中,傅斯年即一再强调:“此一组织虽在系统上为北大之一部分,但决不予北大毕业生以特殊之方,研究生之考试向全国公开,其考试委员会组织,亦系内外参合,以明一视同仁之义”

第一届10名研究生中,北京大学毕业生6人,其他高校4人。第二届7名研究生中,北京大学毕业生3人,其他高校4人。第三届5名研究生中,只有1人为北京大学毕业生,其余4人均来自不同高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实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怒海覆清1852大明小神医,换血多尔衮!谍战迷雾赤旗我上就我上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我的1644目标三八线三国:开局被赐婚?老婆竟是貂蝉荒原薪火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医馆里的故事极品布衣九品寒门大明第一武夫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金榜现世,举国求我迎娶女帝北美洲再造中华那年寒冬那年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