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 > 傅大炮传奇 > 第8章 住在英敛之家

第8章 住在英敛之家

好书推荐:大明流匪蝉动阿兹特克的永生者抗日之铁血军魂战场合同工铁十字抗日之兵魂传说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绍宋红色莫斯科寒门宰相神话版三国免费阅读全文雏鹰的荣耀军工科技首席御医织明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诡三国数风流人物东晋北府一丘八

天才一秒记住【九天小说网】地址:jiutian1.cc

傅斯年是第一次出远门,更是第一次坐火车。

在去禹城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这火车是什么样子?他倒是听爷爷说过,火车很大很长,车轮在铁轨上走。但到底是什么样,他真的很好奇。

在站台等车的时候,他终于见识到了,只见一个顶着大烟筒,冒着白烟的一个大怪物,呼啸着咆哮着朝他而来,他吓坏了,第一个念头便是调头就跑。但是,旁边伸过来的一只手快速抓住了他的胳膊。

他知道是谁的手,他为自己的失态而愧疚,只觉得脸颚发烫。偷眼瞄了一下身旁的侯延塽,只见他正漫不经心的看着什么,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好像他什么都没看到。

几年后,他读到了俄国作家契柯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讲的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小地主,和他的朋友到一个非常讲究的人家去吃晚饭。那家人真的是太讲究了,无论是饭桌还是客人坐的椅子,都罩着雪白面罩。无论是碗,餐具,还是每一道菜肴。

小地主可能很少出席这样的场面,有些紧张。当女主人给他上汤的时候,他不小心把汤撒在了雪白的桌布上。

小地主无地自容,他不知怎么办好。但,女主人好像什么也没看到,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他很快安定下来。

回家的路上,他深有感触的对朋友说:“真正的有教养,并不是吃饭时不往桌子上洒汤,而是汤洒了装做看不见。”

傅斯年读完这个小说后,不知为什么,脑海里浮现出在禹城等火车的这一幕。他想,或许在那个时候之前,侯延塽有可能看过这个小说。

到了天津后,开始,他主要是住在了英敛之的家里。

英敛之:名英华(1866—1926),敛之是他的字。满族正红旗人。简署敛,号安蹇,安蹇主人、安蹇斋主,晚号万松老人、万松野人。香港《大公报》创始人。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的祖父、著名小品演员宋丹丹的前夫,导演、演员、制作人英达的太爷爷。

英华幼年习武,弱冠才发奋读书,涉猎甚广。信奉天主教,赞同康梁变法维新主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英敛之在天津法租界狄总领事路(今张自忠路)创办了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之一——《大公报》。1906年,报馆迁至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四面钟对过。英华以敢言直言著称。在《大公报》创办初期多次批判慈禧太后、袁世凯等。

英华只活了58岁,却干了3件大事,一是创办《大公报》,二是创办北京辅仁大学,三是创办香山孤儿院。在生命的晚季,英华隐居西山,只参加过一次洪水赈灾。1926年1月10日,英敛之因病逝世。

英敛之家住在五大道南京路与马场道交会口,这是天津小洋楼最集中的地方,有上百幢世界各种风格的建筑,属于英租界。许多军阀、政客、皇亲国戚都选择天津营建私宅。天津离北京很近,又得到外国租界的庇护。他们在这里策划阴谋,评论国是,一伺机会,便东山再起。

英家住着一座三层小楼。院墙是实墙,院内花木遮翳,掩映楼窗,有极强的私密性,隐蔽性。三楼是英敛之夫妇的卧室,二楼是他的书房和客厅,一楼是厨房和用人的房间。傅斯年就住在客厅旁的耳房,一间不足九平方米的小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傅大炮传奇》转载请注明来源: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重生之四海帝皇成为皇帝从赘婿开始1850再造中华诡三国斐潜金榜现世,举国求我迎娶女帝开局奸佞,抬棺进谏震惊女帝!朕,就是亡国之君!目标三八线穿越大宋做军神怒海覆清1852天下可为三国:开挂的刘备军师我上就我上赤旗九品寒门逆清1845大明第一武夫美利坚军火商崇祯自缢后,我来了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