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手工艺专著,是了解、研究先秦时期科学技术成就一本难得的指南。
《考工记》分上下两卷。它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百工指的是古代的官营手工业体制。
上卷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相当于开场白,首先叙述了国家中的六种分工: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然后简述当时各地的手工艺特产:奥钅甫寸、燕函、秦庐、郑刀、宋斤、鲁削、燕角、荆干、胡的弓车、吴奥之剑、女分胡之竹可等。在这部分还论述了百工与圣人的关系,强调指出,制作优质产品必须遵循的四项原则: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第二部分列述了当时的30个工种。它们是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筑、冶、凫、栗、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韦军、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钟、筐、巾荒。刮摩之工:玉、榔、雕、矢、磬。搏埴之工:陶、施。
第三部分首先追述了远古以来的技术发展史,然后对上述各个工种逐一进行论述。这些工种分别有:轮人、舆人、车舟人、筑氏、冶氏、桃氏、凫氏、栗氏、段氏、函人、鲍人、韦军人、韦氏、裘氏、画纟贵、钟氏、筐人、巾荒氏。
轮人、舆人、车舟人这三节全面地介绍了木制马车的设计制造规范,它包括轮毂、轮辐、轮牙、车盖、车厢、曲辕等的形制、结构和工艺技术要求。
“筑氏为削”记述了书刀的形状、大小和质量要求。“冶氏为杀矢”记述了杀矢、戈、戟的形制、大小和重量。“桃氏为剑”记述了青铜剑的形制、大小和重量。这三节都是讲制造青铜兵器的工艺要求。
“凫氏为声”这一节专讲制钟,是世界上最早论述制钟技术的论文。“栗氏为量”记述标准量器的铸造过程,形制规范和嘉量铭文,是周代度量衡的珍贵史料。
函人、鲍人、韦军人分别是制作皮甲、鞣治皮革、制作木架皮鼓的工匠。“画纟贵之事”将两个工种:画、纟贵合在一节作了陈述。“钟氏染羽”则记述以朱砂为原料,丹秫为粘合剂,反复浸染羽毛的工艺过程。“巾荒氏氵柬丝”分别记载了练丝和练绸的工艺过程。
上面的“段氏”“韦氏”“裘氏”“筐人”等四个工种的简策已经遗佚,所以仅存名目,正文条文已阙。
下卷依然是介绍各种工种及其工艺。它们依次是玉人、榔人、雕人、磬人、矢人、陶人、施人、梓人、庐人、匠人、车人、弓人。
玉人这节是讲多种玉器的名称,形状和用途。“磬氏为磬”是讲石磬的形制和调音技术“矢人为矢”是写制矢的技术。
“陶人为鬻叙述了鬻盆、甑、鬲、庚五种陶器的容量和主要尺寸。“施人为簋”则叙述了另外两种瓦器:簋和豆的容量和主要尺寸。
“梓人为笋虚”是从雕刻造型艺术观点来讨论乐器悬架的制作。“梓人为饮器”,主要介绍几种酒器的容量。“梓人为候”介绍了几种箭靶的形制特点。
“庐人为庐器”记述了车战用的兵器之柄的制作规范。“匠人建国”专述了建设城邑的测量问题。“匠人营国”追述了周王朝营都建邑的制度。“匠人为沟洫”则是介绍沟洫的水利设施及其建筑技术。
“车人之事”介绍了当时工程上实用的一套几何角度定义。“车人为耒”记述了耒的形状和尺寸。“车人为车”写了几种木制牛车的工艺规范。“弓人为弓”是该书最长的一节,多达1180余字,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它详尽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制弓技术。
“榔人”“雕人”的具体内容已遗佚。
从上下卷的概貌可以清楚看出,该书部分地展现了先秦时期科技发展的具体画面,字里行间反映了丰富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数学的知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九天小说网【jiutian1.cc】第一时间更新《近代化学演进(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